
图片:著名学者荣鸿俊指出,张伯驹先生的捐赠填补了文化领域的诸多空白。 \ 受访者提供照片 作为研究张伯驹的著名文化学者,荣鸿钧撰写了《张伯驹长传》、《张伯驹与紫禁城国宝》等多部有关张伯驹的专着,并在中央电视台《国宝传奇张伯驹》系列节目中讲课,受到业界和观众的好评。荣鸿钧现任《张伯驹全集》主编。荣红军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,近800名捐赠者的名字被真诚刻在北京景仁博物馆的名单上。 “在众多捐赠者中,大收藏家张伯驹尤为耀眼。”荣鸿俊说,张伯驹远赴马拉金收集和保护珍稀字画珍品,甚至还出借其房地产,其财富输给家族,使民族财富永存于国内,不输于国外。他一生收藏的书画作品的品质和价值在现代收藏史上名列前茅。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,故宫博物院特别推出了书画展。 《世纪卫士》第一章精选了王训的《伯源帖》、李白的《商阳帖》、黄庭坚的《诸上祖帖》等国富级书法和绘画作品,与张伯驹先生有很深的渊源。 启功曾称赞张伯驹“未曾有过,空前绝后,天下之人之最”。与一些收藏家不同,张伯驹在刚开始收藏时就立下了誓言:“我收藏的东西并不代表我拥有它,而是它会永远在我的土地上世代相传”这一初心贯穿了他的整个收藏生涯。新中国成立后,张伯驹深受国家文化保护政策的感动。1956年7月,他将自己在全国各地收藏的八本重要佛书无偿捐赠给全国,这些文化关系已成为故宫博物院的主要藏品。荣鸿钧说,时至今日,故宫博物院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,在国家张伯驹的援助下 至今仍陈列在博物馆中,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遗产。国宝的守护者虽然去世了,但他与紫禁城国宝之间的故事却早已被纳入紫禁城的记忆中,成为历代的旁观者。